腦袋設「抽屜」 分類無限資訊

City

發布時間: 2015/01/04 15:35

最後更新: 2015/05/05 16:31

分享:

分享:

香港人每天面對數以千計的Facebook貼文、WhatsApp信息或討論區話題,霸佔了不少記憶力及注意力,若想有效利用腦資源,在資訊時代脫穎而出,此書不妨一讀。

《The Organized Mind》日前榮登《華爾街日報》2014年度全年50本好書,作者列維京博士(Daniel J. Levitin)從心理學角度出發,以科學、寓言、故事及小貼士等形式,剖析人們應如何面對氾濫資訊。

人類與生俱來的本能,乃自祖先遺傳下來,故人腦設計與昔日生活息息相關,例如古時人們需要記憶力,用作辨認路向、記憶地方,注意力則用作察見重要的威脅及機會,這些本能過去千年來一直適用。

可是,到了現今的資訊時代,人類生活出現急劇突變,開始變得「人造」,以致本能錯配:記憶力變為用於背誦互聯網需求的、由一連串毫無關聯字符組成的嚴格密碼;注意力則變為用於關注過多而未必有用的閒雜資訊。

人腦資源有限,顧此必然失彼。原本用作鑽研投資計劃、思量生意路向、建立人際關係的稀有資源,遭大堆無用的煩瑣資訊搶去位置。

作者指出,「高度成功人士」(Highly Successful Persons)並不會浪費太多時間在無謂之處,相反,他們勝在能將注意力從多餘事物抽離,減輕記憶負擔,再用於有建設性的地方。

作者基於心理學層面提出多項建議,例如建議人們在腦裏建立分類系統,將實質及虛擬的事物皆井井有條放進不同「抽屜」,基於記憶能力,每個類別只放置約4項以內重要事物,以減輕記憶需求;同時,也要設立「垃圾抽屜」及「雜項抽屜」,將無用東西暫存或棄置。(節錄)

全文刊於經濟日報專欄「國金好書」

延伸閱讀:《稀有腦資源 怎應對無限資訊?》 (收費閱讀)